3773考试网 - 专升本考试 - 分省专升本 - 新疆专升本 - 正文

2018新疆农业大学专升本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2018-5-29]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Food Microbiology)
课程代码:24001004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 68/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6学时)
需预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 适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基础内容,对食品加工、保藏及品质控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讲述微生物形态结构、分类、营养代谢、遗传变异及生长繁殖等;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了显微镜操作,一般制片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及接种、分离、培养等技能操作实验。在讲述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将微生物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如在食品贮藏、加工以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概念、分类、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等);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与食品污染、食品腐败、食源性疾病关系的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变异及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食品加工微生物安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条内容,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与实验知识,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理论,提出、分析和解决食品加工中微生物安全控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
2.食品微生物学概念;
3.微生物学的特点。
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任务和微生物的一般特点和作用,理解微生物学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学几位重要的奠基人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生物的共性特点。
第一章  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讲课12学时;实验8学时)
教学内容:
1.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以及繁殖过程、特点和菌落特征;
2.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方法;
3.霉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以及繁殖特点和菌落特征;
4.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及生活史。
教学要求:
1.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以及繁殖过程、特点和菌落特征;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霉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以及繁殖特点和菌落特征;
3.了解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及生活史;
4.了解食品中常见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等。
难点:微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第二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讲课8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
1.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
2.微生物的营养要素、营养类型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微生物培养基的类型及配制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
2.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营养类型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类型及配制的原则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基的类型、营养类型分类依据、四种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等。
难点:营养类型分类依据、四种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2.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及其规律特点及对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的意义;
3.微生物不同培养方法;
4.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及其规律特点及对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的意义;
3.掌握微生物不同培养方法;
4.了解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的特征。
难点: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及其规律特点及对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的意义。
第四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存在方式;
2.微生物基因突变的机制与类型;
3.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教学要求:
1.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存在方式;
2.掌握微生物基因突变的机制与类型;
3.了解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遗传规律,几种重要的微生物基因重组方式及其应用。
难点:几种重要的微生物基因重组方式。
第五章  微生物分子进化与分类学(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分类学与命名法则;
2.细菌分类系统概要。
教学要求:
1.掌握微生物分类学与命名法则;
2.了解细菌分类系统概要。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同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同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微生物与食品酿造(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应用于食品生产的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2.微生物生产食品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的主要途径,包括利用细菌、酵母、霉菌或混合菌生产食品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不同发酵食品中所应用的微生物种类、特性。
第八章  食品腐败与食品保藏(讲课4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和条件;
2.不同类食品的微生物区系组成以及腐败菌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要求:
1.了解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和条件;
2.掌握不同类食品的微生物区系组成以及腐败菌的种类和特性。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食品变质与微生物的关系,变质发生的基本条件。
难点:导致各类不同食品变质原因菌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途径的控制措施以及引起食物中毒性病原菌的种类、特性;
2.掌握食品安全的微生物学指标。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途径的控制措施以及引起食物中毒性病原菌的种类、特性;
2.掌握食品安全的微生物学指标。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微生物污染食品的规律及引起食物中毒性病原菌的种类、特性。
难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途径的控制措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实验成绩(参与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5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食品微生物学》第三版,江汉湖、董明盛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109-14819-2。
参考书目:
1.《食品微生物学》,何国庆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811- 17837-1;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标准书号:ISBN978-7-040- 31404-5;
3.《普通微生物学》,徐孝华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标准书号:ISBN978-7-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